“甲申之变”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大史话 - 365bet体育在线官网

“甲申之变”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65bet体育在线官网 www.baidushihundan.com   2013-01-11 10:33:02   来源:   作者:   点击:

 
    今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恰好也是“甲申之变”360周年和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
    甲申年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之一,60年为一个周期。今年又是甲申年。由今年上溯六个周期,即360年前那个甲申年(公元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兵进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上吊,延续267年的明王朝寿终正寝。然而,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进京不过40天,就被明将吴三桂与清军一道赶出了北京城,之后不到一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便迅速土崩瓦解了。
    “甲申之变”后的300年,也即公元1944年的甲申年,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深刻的思维和犀利的笔锋,在总结明王朝倾覆的教训的同时,分析了李自成的大顺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郭沫若在文章中写道:李自成的为人,连《明史》都称他为“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在牛金星等人的辅佐下,实行了“均田免粮”、“不杀无辜、不掠赀财”等“收天下心”的政策,使得这支农民起义队伍在历经艰难和曲折之后,从陕西出兵山西,不到两个月便打进了北京城。然而,“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李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去了”。李自成进京后的40天,几十万农民大军屯兵京城,抢掠民财,拶挟降官,搜刮赃款。而李自成放纵下属,自己沉湎于登基做皇帝,对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和吴三桂统领的明军却无掣肘之策,以致在吴三桂降清并带领清军入关并攻打北京城时,几十万农民大军还手乏力,稍作抵抗,便匆忙撤出北京,辗转逃窜,最后全军覆没,落得个人亡政息的惨痛下场。
    《甲申三百年祭》于1944年3月发表,立即得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4月延安高级干部会上和5月20日中央党校所作的演讲中,都提到了《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全党同志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军委总政治部将此书作为整风文件之一,印发给在延安的党的高级干部。在印发通知中特别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都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重蹈李自成覆辙。这说明,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了胜利的转折点、国共两党即将进行大决战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已经从明末农民大起义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真思考如何防止党内骄傲和腐败问题,进而开始考虑如何巩固人民政权、如何避免人亡政息的悲剧。一年后的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回答当时国民党参政员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时,满怀信心地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同志所指的这条新路,应该说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中国革命的前途时,根据我们党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创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等权力性组织,以及后来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实践,首次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要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新老解放区相继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产生了各级人民政府。这些不同革命历史时期出现的各种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们能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能顺利完成了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大代表选举,顺利地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顺利地制定出了宪法、地方组织法和选举法等法律、法规,从而使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条新路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经过5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臻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她的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亿万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权力的产生、各国家机关的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及民族区域自治等都作了严密的规定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949年3月,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北京,毛泽东将此比作进京赶考,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今天,在隆重纪念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明末农民起义这段历史、重温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重温毛泽东同志对黄炎培先生周期率问题的回答,我们深深感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引导我们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的新路。
 “甲申之变”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者:杨道生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04年第16期
 

责任编辑:    文章录入:

上一篇:1965年全国人大取消军衔制
下一篇:走秘密通道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