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村庄:“随份子”只随5毛钱 - 工作动态 - 365bet体育在线官网

山东一村庄:“随份子”只随5毛钱

当地村民对5毛钱礼金表示很欢迎,为村里的“老规矩”感到自豪


365bet体育在线官网 www.baidushihundan.com   2016-03-14 15:09:23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作者:   点击: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南太合村一位村民在展示家中办喜事的礼簿(3月2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济南新媒体专电(记者周科、王阳)近日,“山东淄博一村庄红白喜事只收5毛钱份子钱”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大家共鸣。当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攀比心理作祟,人情礼越送越高,一份礼金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有些村民甚至举债送礼,“碍于情面不得不送”让不少村民背负起“人情债”。

  面对高昂的人情礼,许多农民向记者表示,亲朋好友邀请了,躲也躲不过,送又送不起,“一直想说而不好说”。淄博农村的5毛“贺礼”能否打破他们的集体沉默,改变时下的一些送礼陋习,促成全国范围内的良好风尚? 

30余年前定下“民约”:送礼只送5毛钱

  “5毛钱能干吗?能随份子钱!在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这里的红白喜事随份子都是5毛钱,而且这个规矩坚持了30多年。如果给多了,哪怕是100也得找你99块5毛。”

  近日,网络流传的这则消息引发网民热议。网民“Distances995”说:“现在的农民喜欢办酒,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排着队办喜酒,而很多人还是冲着收礼金才办。份子钱越来越多,压力好大,真希望我们村也能像他们一样!”网民“猹树菇”说:“这个村的规矩能不能普及全国啊……我爸一年工资六万,份子钱要花两万多。” 

  不过,也有一些网民心存质疑。网民“Shauna-Pan”说:“5毛钱现在能干什么?连买一包喜糖的钱都不够!”网民“村民许可正”说:“5毛确实太少,主人家办一场宴席都收不回本钱,因此,只给5毛的份子钱,不合时宜了。”

  记者来到淄博市临淄区的南太合村采访发现,当地30多年前定下的5毛钱礼金规矩一直持续到现在,办喜事的“主家”都已经达成共识。

  南太合村党支部书记李红海说,该村是山东省一个普通的农业村,现有土地1700亩,村民900多名,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这个村2015年人均收入约1.1万元,在淄博属于中游水平,村里有五分之一的农户都买了轿车。

  70岁的路福顺是该村红白理事会的四个成员之一。据他介绍,南太合村的这一传统起源于人民公社时期,当时村里一个劳动力一天才挣几毛钱,村里干部就统一把礼金定为2毛钱。后来条件好点了,上世纪70年代每天挣1元多钱的时候,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路宏源就定下不成文的约定,办红白喜事村民一律给5毛钱礼金。

  30多年来,5毛钱礼金的规矩已经被村民们接受并传承。“如果给多了,哪怕是50元,也得找你49元5毛。”李红海表示,哪家办喜事,都会提前通知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前来帮忙,理事会成员除了负责婚礼记账、写对联等工作外,还要延续30多年的5毛钱礼金办法。目前村里还没有人提出要涨份子钱。 

村民:感情不是钱买来的,好规矩带来好民风

  记者采访了解到,南太合村的5毛“贺礼”之所以能坚持30多年,除了红白理事会的监督执行外,“礼薄情义重”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当地村民对5毛钱礼金表示很欢迎,认为这是一种倡导节俭的好风气,为村里多年前定下的老规矩感到自豪。

  村民刘海峰在去年10月份给儿子办结婚喜酒。“儿子结婚时,村里红白理事会的老人先跟我们确定了30多个近亲、朋友、同学等待客名单,这些人参加婚礼的礼金随意。其他普通村民和远亲前来家里道喜的,交上象征性的5毛钱礼金,领完喜糖就不留下吃喜宴了。”刘海峰说,钱不在于多少,关键是心意,为的是图个热热闹闹。有的人缘好的主家办喜事,本村290户能有200多户前来贺喜凑热闹。

  刘海峰说,除了5毛钱礼金外,他们也不会大操大办,留下吃饭的,只有至亲好友。这种办法不但有效遏制了攀比心理,还能减少铺张浪费行为。对大伙来说,都能节省家庭开支。

  现年72岁的村民刘培森说,办喜事不能像个别地方过分讲究,现在山东有一些地方办喜事时,主家要办三天流水席,这就是一种浪费。“如果我们效仿的话,咱半辈子的积蓄才刚刚够孩子结婚这三天吃”。

  记者问村民:对于一包10几块钱的喜糖,5毛钱不是赔了好多吗?村民李芳美说,普通村民互送高额礼金很没有必要,“感情不是用钱买来的,像我们村一样,5毛钱大家都轻松。”她还提到,南太合村虽然只有900多人,但是姓氏有16个之多,“我们这里民风好,从来没出现过欺负外来户的现象”。 

人情礼惹祸不少:5毛“贺礼”能否找回淳朴的民风?

  办喜事,送份礼是人之常情,人情礼体现的是农民之间淳朴互助的人际关系,也是农民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纽带。但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多地农村人情礼金额节节攀升,人情消费日益泛滥和变味,也带来社会关系的异化。此外,过去农民只有在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事项时才请客收礼,现在除了这些外,订婚、生子、满月、周岁、生日、乔迁、升学、参军等也成为一些农民办酒席的借口。

  春节期间是农村办喜事最集中的时间段。今年春节,记者特意走访鄂东几个办喜事的村庄。在一户普通主家的礼单上看到,礼金从100元到2000元不等,普通村民上门至少是100元起点。“几年前,村民都是一二十块钱,凑个热闹就行。现在不一样,哪个村民不拿出百元大钞都不好意思来喝酒了。”一位50多岁的村民周新德说,礼金越送越高,酒席也要越办越风光,“因为礼金高了,哪个主家要是酒菜没办好,也会被老百姓说闲话。”

  多位村民向记者表示,他们最怕过年,一到过年喜事接二连三袭来,眼看着一年赚来的辛苦钱,一个春节就要消耗大部分,人情礼已成为家庭开支的一项重要负担。许多村民为了收回之前送出去的礼金,只要有啥喜事就办酒席请客。比如孩子刚满1岁就办了3次酒席:出生1次,满月1次,周岁1次。有村民感叹:以前的份子钱是情,现在份子钱是债!

  高昂的人情礼不仅助长不正之风,还带来人际关系的撕裂。有村民说,他们村有兄弟之间为过世父亲办白喜事,因为礼金分配不均导致手足反目,有村民之间因为回礼少而撕破脸不相往来,还有外嫁女因为娘家办喜酒送礼少而断绝血缘之亲……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农村有种讲排场、摆阔气的陋习,以送礼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感情的好坏,觉得红白喜事不办大了脸上无光,别人大办自己小办,随出去的礼金收不回来。为了面子和回笼礼金,喜事越办越变味,攀比之风盛行。这种人情消费带上了功利色彩,助长了奢侈铺张之风,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活动。

  他表示,可借鉴淄博农村5毛“贺礼”的经验,对农村人情消费进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现有的面子观念、攀比心理和拜金功利主义思想,促进农村人情消费理性化。此外,农民在礼尚往来的人际交往中也要量力而为,毕竟用钱买来的不是真感情。

 ■链接

贺礼要“加码”在情感上,而非金钱上

  近日,山东淄博一村庄30多年来坚持红白喜事只随5毛钱“份子钱”的消息,引来网民一片叫好声。在人情礼日益异化扭曲的当下,它打破了大家碍于情面的集体沉默,戳中了人们心中的“难言之隐”。

  办喜事,送份礼是人之常情,体现的是村民之间淳朴互助的人际关系。

  但当前,一些农村人情礼金额不断攀升,人情消费越来越讲排场、摆阔气,办酒席名目也五花八门,还有人“打肿脸充胖子”举债送礼,以送礼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感情的亲疏。

  记者春节期间在中部地区一些农村采访发现,攀比之风日益盛行,送礼相互“加码”,一份礼金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上千元,送个两三百元还可能遭到主家的白眼,人情礼金额越来越高成为不少农民的沉重负担。

  许多村民向记者表示,以前送个一二十块钱意思意思既能负担得起,还能凑个热闹盼着吃顿酒席,现在收到人家的邀请都怕了,躲不过的酒席、送不起的礼金让他们“望而生畏”。有些村民打工一年赚的钱还不够春节期间送几份礼金,有全家吃低保的村民为了挣个面子出手“阔绰”:人家送一百,他送两百!这种变味的“礼尚往来”不仅助长不正之风,还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撕裂。

  不可否认,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的手头上有闲钱了,适当加点礼钱无可厚非,但是要量力而为,要把自己的真诚祝福“加码”在情感上,而不是金钱上。

  因为,网民为此叫好的并不是苛求礼金非得送5毛钱,他们更为感动的是当地村民一句真诚朴实的话语:感情不是用钱买来的!

  (记者周科、王阳)新华社济南新媒体专电

责任编辑:    文章录入:

上一篇:金寨镇:“村规民约”约出新风尚
下一篇:村规民约催生“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