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增进友谊与合作 - 人大史话 - 365bet体育在线官网

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增进友谊与合作


365bet体育在线官网 www.baidushihundan.com   2013-01-11 10:28:17   来源:   作者:   点击: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50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完善,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也不断发展。借此机会,回顾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光辉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展望发展前景,是非常必要和富有意义的。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既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长期以来,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紧密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国内经济建设,服务人大自身工作”出发,注重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在与各国议会的交流中,增进了解,加强信任,扩大共识,发展合作,为国家关系的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是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诞生,同步发展的;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交往格局。
全国人大成立之初即把对外交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值得指出的是,在各国人民的接触中,各国议会代表团或者议员之间的互相访问,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形式。”全国人大初期的对外交往工作重点是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议会的交往,积极开展与亚非拉国家、特别是亚洲邻国议会的友好往来,并开始与一些西欧国家的议会建立联系,初步打开了交往局面,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后,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及国家外交工作的需要做出调整。大力加强了同亚非拉国家议会的合作,同时积极发展同西欧各国、日本等国议会的关系,并与美国国会开始交往,不但争取到更多国家的议会和议员对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而且推动了我国第二次、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及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在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以邓小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对外交往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并按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决定,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调整和改善对美、对苏等国议会的关系,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议会的关系,努力为我国内建设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和各国政治的新变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了跨世纪的大发展。我同西方国家议会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议会的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议会的友好联系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今年,全国人大与世界主要大国议会的交往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式成立了合作委员会,吴邦国委员长和俄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分别担任双方主席。中国全国人大同美国国会参议院的交流机制正式启动。伴随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全国人大多边交往活动也大幅增加。
    目前,全国人大已经同世界上163个国家的议会建立了联系,成立了83个双边友好小组,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乌克兰、菲律宾和欧洲议会等9个国家议会和地区议会组织建立了正式交流机制,参加了各国议会联盟、亚洲议会和平协会、亚太议会论坛、亚太议员环境与发展大会、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亚洲人口开发协会、亚欧议会伙伴会议、亚欧年轻议员会议、世界议员信息技术协会和拉美议会等十几个国际和地区性的议会组织,多边交往十分活跃,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格局。
    吴邦国委员长明确指出,全国人大开展对外交往要服务于国家外交的总体目标,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全国人大自身工作需要。这“三个服务”,既是对人大对外交往实践经验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的高度概括。
    (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促进国家关系发展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对外交往理应自觉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外国议会代表团和议员时多次指出,议会交往是国与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和各国议会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做好外国议会和议员的工作对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一直高度重视与外国议会的友好交往,致力于通过加强同外国议会和国际议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对话,创造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推动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致力于发展同世界各主要大国议会的关系。大力开展中美议会交往,加强政治对话,推动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的多层次交流,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了同欧盟成员国议会高层互访的良好势头,双方关系不断深化。通过与欧洲议会的机制性交流,增进了解、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与日本国会众参两院、各政党议员,特别是年轻议员的交往,推动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把发展同周边国家议会的友好合作关系摆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巩固同东盟各国议会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采取积极步骤扩大与南亚、中亚、西亚、南太等其他周边国家议会的交往。我们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交往的基本立足点。长期以来,我们与发展中国家议会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二)服务国内中心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经济建设是我党我国全部工作的中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中心。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当今时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显著上升,经贸合作成为国家友好关系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已成为人大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访问俄罗斯期间,全国人大与俄联邦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中俄边境和地区合作论坛,吴邦国委员长应邀在论坛发表了题为《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在全面分析了我与俄罗斯经贸关系的现状和深化合作的潜力后,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为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四点建议。俄罗斯经济界和企业界对吴邦国委员长的建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论坛举办期间,中俄双方地方和企业签定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党中央先后提出“走出去”、“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围绕国内工作大局,不断拓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领域,不仅安排出国团组系统考察有关国家的经济状况,而且把一些重点访华团组安排到中西部地区访问,直接促进这些地区的对外开放步伐。
   (三)服务人大自身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
    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不同,历史和文化传统各异,但是在议会的职责和工作方面有许多共同或相近之处,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加强立法交流,是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紧密相连。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人大制定了一大批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历史较长,在经济立法方面有着丰富的比较成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我们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都在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有很多经验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十几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派出了100多个立法考察团赴国外考察,组织召开了数十次关于立法问题的国际研讨会。我们还与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签订了立法合作项目。在学习、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时,我们采取分析、鉴别的态度,从中吸取一些对我们有益、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照抄照搬。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我同外国议会的立法交流就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进入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正处在转轨变化的过程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法制的需要更加突出、更为迫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完成这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国人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同外国议会的立法交流,尤其是在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预算、税收、金融、投资法律制度,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法律制度的交流,进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服从大局,服务全局,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了独自特色,显示出独特优势,发挥着独到作用。
    全国人大与各国议会的交往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既阐述了我国关于国际局势和一些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表明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又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建设国家的良好意愿。全国人大与各国议会加强交往,能够推动人民之间和地方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各国议员一般来自不同选区,联系各自选区的选民,通过议员可以了解这个国家选民的意愿和社会脉搏。作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坚定地捍卫我国家利益,赢得了各国议会的广泛尊重。全国人大对少数西方国家议会损害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针对一些国家议会审议或通过的对华不友好的议案,全国人大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表明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严正立场和态度,坚决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领域广阔、内容丰富,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充实了新的内容。议会外交具有跨党派性。各国议会基本上是由各党派议员组成的。全国人大对外交往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与各国政党的交流。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既开展与执政党议员的交流,也开展与在野党议员的交流。与执政党议员的交往,有利于巩固国家关系的基础,促进各国政府的对华友好。同在野党议员的接触和往来,有利于保持国家关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接触面宽。我们既同外国议会接触,也同外国政府、社会各界团体及有关人士接触;既同与我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议会交往,也同与我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议会交往;既开展同资深政治家的交流,也重视同年轻议员的交流。各国年轻议员不仅是各国政坛的新生力量,更是各国政治生活的未来。同年轻议员的交往,可以为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国年轻议员渴望了解中国、希望加强与我国的交往。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同各国年轻议员的交流力度,有计划地邀请一些年轻议员访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伴随年轻议员在各国政坛的成长,各国对华友好的力量也在不断增长。通过广泛的接触,不仅增进了我与外国议会、政府和人民的了解和信任,还带动了各方面关系的发展。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涉及的议题广泛,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全国人大设有民族、法律、内务司法、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环境与资源保护、农业与农村等9个专门委员会,具有对外交往的综合优势。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不仅直接促进了我国同相关国家在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更从借鉴经验角度为我国在各个方面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形式多样、方式灵活,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是多层次的,既同各国议会领导人交往,又同各国议员、议会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进行交流。与各国议会领导人交往规格高、影响大,在国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议员的联系和接触能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友好小组的相互交流可以积聚对华友好力量;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的交流促进了人大与外国议会在职能和工作方面的交流。议会之间的交流,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更开门见山,更充分地交换意见。通过与议会进行交往开展与未建交国的交流,为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正常化铺路搭桥,历来是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一大特色。早在全国人大成立初期,我们就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为我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做好双边议会交往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还积极参与议会多边外交活动,使多边、双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议会多边外交参与国家多、交流面广、机制稳定、接触频繁,借助这一舞台,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作用。全国人大经常派团参加并多次在华承办各国议会联盟、亚洲议会和平协会、亚太议会论坛、亚太议员环境与发展会议、亚欧年轻议员会议等重要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年会及其他重要活动,加强了同世界各国议会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展示了我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前不久,全国人大正式成为拉美议会观察员,这是我在多边议会外交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回顾5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我们尤为深刻地体会到,党的领导是全国人大对外交往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和掌握新时期人大对外交往的发展规律,积极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在人大外交实践中,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9月25日   作者:曹卫洲 

责任编辑:    文章录入:

上一篇:彭真全面主持“82宪法”修改内幕
下一篇:1965年全国人大取消军衔制